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

2010年諾貝爾物理獎

雖然早在兩個禮拜前, 瑞瑞典皇家科學院便宣佈, "將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安德烈‧海姆(A. Giem)和康斯坦丁‧諾沃肖洛夫(K. Novoselov),以表彰他們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."

不過, 今天我要轉貼新加坡“世界科技出版集團(World Scientific )”主席寄到我信箱的一篇小文章.



《從2010年諾貝爾物理獎談起》
潘國駒

世界科技出版集團主席

"2010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由兩位原籍蘇聯,目前在英國曼徹斯特(Manchester)大學任教的安德列•海姆(Andre Geim)和康斯坦丁•諾沃肖洛夫(Konstantin Novoselov)獲得。他們在材料力學方面製成石墨烯(Graphene),它是已知的最薄的材料,它有可能在手機、超級電腦、太陽能觸摸屏,發光板等領域有實際的應用價值,這個成果也進一步推動量子物理學的深入研究。

諾貝爾基金的委員會對他們的評語是:“他們很活潑,靈巧(playfullness),在他們揚棄一些現有的科學理念,他們會漫無目標的在思考新的方向,有時他們的思考是典拆,不少時候是沒有結果的。”

其實這兩位獲獎人有不平凡的經歷,他們都是在蘇聯受本科和博士學位的教育。蘇聯繼承了重視文化藝術和科學的傳統,他們很早就表示追求科學真理的態度,也持有大膽、開放的研究作風。離開蘇聯之後,他們去了荷蘭的Nijmegen大學,再轉去英國的曼徹斯特大學。在他們成名之前,以他們的背景和學歷是不可能擠進高等學府的殿堂,即頂尖大學。這對他們反而有好處,因為在這樣的殿堂裡,總要服從“權威”的指導,而限制了他們的大膽、創新的研究方向。

海姆(Geim)教授說:“我的工作就是我的愛好……,人們都說我是工作狂,但我喜歡我在做的科研,我們總是改變我們的科研課題,我們也儘量去瞭解別的成功結果,有多方面的興趣,是很有樂趣的。”

從他們的經驗,印證了只有勤奮,喜歡自己的專業,才有可能成功。

有很多人都說需求和實際價值是發明、創新之母,這個說法不一定是正確的,今年兩位物理獲獎人就告訴我們“沒有目標,好奇的工作,往往是發明、創新的主催力,大學研究就是向著一個未知的方向,功利主義的政策,往往得不償失的政策。”

亞洲國家要培養出諾貝爾獲獎者一定要重視傳統文化,要有不怕失敗的科學精神。保守的政策,不論投下多少的資金,都不會有重大的發明和科學的突破。"

P.S.1: 所以要對自己喜愛的事物有信心, 不要一直問說有沒有用!!

P.S.2: 康斯坦丁‧諾沃肖洛夫(K. Novoselov) 生於 1974 年, 和我同年 ^.^ 夠年輕吧!!
而且他下個月中會來台灣開會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