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

先求異, 再求好

上上禮拜跑去看劉國松老師的"宇宙即我心"和「我說我畫」講座時, 這就是我當場得到的畫冊, 超級值得推薦的.

這些仿造原作的畫集, 只要表個框, 就可以展示了. 要不是當天我還有其他事情, 我一定會請劉國松老師簽個名.

你應該聽過以下這些人吧, "黃賓虹、齊白石、徐悲鴻、李可染、林風眠、吳冠中、張大千". 我可以很確定的跟你說, 劉國松老師也會在這個名單中.

其實, 我最欣賞劉國松老師的是他的想法, 特別是他所提出來的「先求異、再求好」的理念...


劉國松老師的創作自述:

"模仿新的、不能代替模仿舊的;抄襲西洋的、不能代替抄襲中國的。作為一個20世紀的中國畫家,必須認清自己的方位與座標,死抱著傳統與全盤西化都是錯誤的。"

"藝術來自生活,我們既不是活在宋元的時代,也不是生在歐美的社會,而實際是生長在目前縱的時間與橫的空間交叉的四度空間裡。這縱的時間是五千年來中國的文化傳統,橫的空間是受日本與西洋現代文明衝擊的台灣。現在是一個東西文化交流空前頻繁的時代,要想反映這一時代的精神特質,就應該一面從中國文化的舊經驗中有選擇地保留與發揚,另一方面由西洋現代文明的表徵上有選擇地吸收與消化,創造一種既中國又現代的個人新風格、新形式,進而建立20世紀中國繪畫多元化的新傳統。這是我在上個世紀50年代後期的思想,也是我終身追求的目標。"

"我為了鼓勵畫家能走出封建的文人畫「筆墨」論的-言堂,而將文言的「筆墨」翻譯成白話。「筆」者即是筆在畫面上走動時所留下的痕跡,如果這痕跡好,就叫「用筆」好,這走動的痕跡就是點和線,因此「筆」者就是「點和線」;何謂「墨」?即墨(色)在畫面上渲染的痕跡,如果這渲染的效果不好,就叫「用墨」不好,這渲染的痕跡又往往以塊和面的形式出現,故而「墨」就是「色和面」。所以「筆墨」就是現代人所說的「點、線、面、色彩」。「皺」就是肌理,「皺法」就是製作肌理的方法。如能由狹隘的筆墨觀中走來,中國畫的領域,立刻變得海闊天空,任意飛翔了。"

"我認為畫家與科學家同屬人類文明的創造者,科學家要在實驗室裡不停的實驗,有了大的發明就是大科學家。畫家也應該在畫室裡不停的實驗,有了大的創造才是大畫家,小的創造就是小畫家。如果古人怎麼畫或老師教你怎麼畫你就怎麼畫,那就等於科學家的助手,根本不能成其為畫家。"

"傳統的美術教育是受「為學如同金字塔」的影響,要學生由臨摹古畫著手,先將各家各派的技法學好,即所謂的打好基礎,再創造自己的個人面貌。我稱這種教學方法為「先求好、再求異」。可是實際上傳統技法越好,創造個人的畫風就越難。於是我提出了「先求異、再求好」的理念來,「為學如同金字塔」是通才教育的理想,不適合培養創造性的專業人才。"

"現代的摩天大樓,每個都比金字塔高,基地卻沒有金字塔寬廣,而其基礎是往地下扎,地基打得越深,大樓就建得越高。現代水墨畫的基礎亦復如是,其不在傳統的技巧學會了多少,而在其實驗出的新法打得多深?做得多精?現代水墨畫個人風格的建立是在異、在專、在精和深,不在寬廣。這是我從事創作與教學四十餘年的一點心得。"

資料來源: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