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

厲鼎毅

交大光電系的新大樓"田家炳光電中心大樓"落成, 特別邀請了好幾位海內外學者專家們以專題演講的方式來共襄盛舉.

其中, 我特別跑去跟厲鼎毅院士聊一聊 ^.^

"厲鼎毅院士是世界知名光纖通訊專家,曾任 AT&T 貝爾實驗室光纖通信部主任,他在發展光纖通訊分波多工(WDM)技術上成就斐然,特別是解決光纖非線性控制的技術難題,大大提高了光纖傳輸容量,進一步帶動了全球與美國光纖通訊產業的進步,因此被譽為是「分波多工之父」。"


雖然厲鼎毅院士是非常有名望的長輩, 但很幸運的, 每次遇到他, 他都會給我一些蠻中懇的個人建議 ^.^

這就是當天他寫給我的小筆記 ^.^

上面寫的就是這本書, 他希望我可以去找來讀一讀(關於量子資訊理論)!

你知道, 量子光學是我的專長, 而讀書是我最喜歡的 ^.^


P.S. 比較少人知道的是, 除了光通訊產業外, 對於台灣的電子產業, 厲鼎毅院士也是有著非常大的貢獻.

前陣子讀了潘文淵基金會送給我的"矽說台灣"一書後, 我才發現, 原來當初在潘文淵所領導的美洲技術顧問團(TAC)最初七人小組中, 厲鼎毅院士也是其中之一.

"包括凌鴻章(馬利蘭大學教授,最早撰寫半導體教科書之作者,民國八十九年獲選中研院士)、葛文勳(Case western Reserve 大學教授)、羅旡念(普林斯頓大學教授)、厲鼎毅與李天培(均為貝爾實驗室研究員)、趙曾玨(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會員)等人,在潘文淵號召下成為 TCA 的第一批成員。他們為工研院草擬史上第一份積體電路發展的藍圖,詳細地把設備規劃、實驗室建立、製程技術、CAD 配合、成本及品質控制、設計及光罩工程、人員訓練等鋪陳開來."

CMOS技術引進-TAC高瞻遠矚的抉擇

"寒意雖然逼人,庭院裡的禿枝任風搖擺,卻絲毫澆不熄TAC七位創立元老內心暖烘烘的熱情。自民國六十三年十月TAC成立以來,潘文淵、羅旡念,凌宏璋、葛文勳、厲鼎毅、李天培及趙曾玨等七位元老便於每星期六輪流在七個人家中開會。

首先令大家傷腦筋的是積體電路技術複雜,Bipolar、CMOS、NMOS、PMOS等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必須擇一而做,所以技術引進重點確實需要審慎考慮。當然,在台灣這邊,積體電路工業發展計畫的主持人胡定華,也正仔細衡量諸多因素,準備做一最佳取捨。

一般而言,積體電路技術分為單極(Unipolar)與雙極(Bipolar)兩種。單極中又分為CMOS和NMOS等。CMOS工作環境適應力強、省電、雜訊影響小,可應用於太空通信及電子錶等。同時,CMOS當時處在產品生產週期中的成長期,技術尚未成熟,極易搶占學習曲線之有利地位,並大有後來居上取得競爭優勢之可能。所以,雖然在民國六十四年左右,CMOS並不容易製造生產,若無法順利達成目標,所冒的風險將非常大。但經雙方一致決議,仍決定選取CMOS做為技術引進重點。事後證明,這是相當正確的一項選擇。"

相關資訊來源:

也有風雨也有晴:電子所二十年的軌跡

MEPO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