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2月18日 星期三

香榧和五糧液

今天來了個中國武漢的訪客, 蔡慶宇教授, 他和他的夫人要在我的實驗室訪問三個月.

蔡教授還特地帶了些禮物給我, 只不過鄉巴佬的我, 連聽都沒聽過這些東西. 上網搜尋了一下才發現, 原來"香榧"和"五糧液"都是大有來頭...


香榧, "公元前2世紀的《爾雅》中就有記載。相傳公元前210年,秦始皇東巡時曾親臨會稽山,品嘗過榧子,因其松脆可口,又香又甜又鮮,未見其果、就聞其香,世上罕見,便隨口提儀以“香柀”(在此感謝紫雲妃子MM教我這個字的輸入法以及讀音,偶在字典查不出的哦,)為名。唐代宰相李德裕酷愛食用香榧,每年都讓人將東陽所產香榧送達京城,盛讚“木之奇者有稽山之海棠榧檜”。曾任杭州通判的蘇東坡,也留下了對原產玉山香榧的讚美“彼美玉山果,粲為金盤實。瘴霧脫蠻溪,清尊奉佳客。客行何以僧?一語當加璧。祝君如此果,德膏以自澤。驅攘在彭仇,已我心腹疾。願君如此木,凜凜傲霜雪。斫為君椅幾,滑凈不用削。物微興不淺,此贈毋輕擲。”

"香榧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比較嚴格,尤其對氣候條件的要求更為突出,另外還需要有良好的土壤環境和森林環境,這也是香榧長期局限在小範圍內無法得到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。香榧樹生長極其緩慢“一年長一寸,三年長一尺”,一株香榧從下種到結果需時二十年左右,現在所產的香榧大部分都是前人所栽培的百年老樹生的,現保留的香榧樹最大粗樹超過2米,最大高度超過38米,估計樹齡超過1300年,依然生機盎然,每年仍能正常結實。"
  
"香榧結實也很奇特,需時三年。第一年四月下旬原基形成,開始緩慢發育,第二年3-4月份成孢子體,4月中旬授粉,7月底受精,第三年4月起幼果膨大,10月份結實成熟。香榧的採收必須手工採摘,因為香榧“三代同堂”,樹上除了成熟果外還有明年後年的幼果,其他方式採摘都可能對應當保存的幼果直接造成傷害,香榧木質較脆,採摘時必須爬到樹上,為此採香榧存在著很大的危險性,各地經常發生採摘時摔傷甚至致死的事故。很多農民每年採收前都要燒香拜佛以求平安。香榧採收下以後要進行攤放後熟,去除假種皮,脫澀堆放,暴曬幹燥,炒制加工,每一環節都有嚴格的要求,一招出錯,香榧子就成了臭榧,品質就完全不同。特級的香榧要求外殼無明顯的焦斑、光潔,鹹味適中,手一捏就破,脫衣容易,榧仁色澤新鮮,呈米黃色,松脆,入口稍加咀嚼即可碎化,後味濃而清香。"
  
五糧液,"中國十大名酒, 是採用高粱、大米、小麥、玉米、糯米精釀而成。它噴香、醇厚、味甜,雖有六十度、五十二度,但並無強烈刺激性,不愧酒中之珍品。"

"五糧液,產於金沙江,岷江和長江匯合處的四川宜賓。宜賓,古稱戎州、敘州,有悠久的釀酒歷史。唐代大詩人杜甫於永泰元年(公元760年)曾在當地飲酒,留下了《宴戎州楊使君東樓》詩,岑參亦有「因尋野渡逢漁會,更泊前灣上酒家」的詩句留在宜賓。宋詩人黃庭堅亦多次去敘州,他讚揚這裡的酒「姚子雪曲,林色爭玉。得湯鬱鬱,白雲生谷。清而不薄,厚而不濁;甘而不噦,辛而不螯。老夫手風,須此神藥」(《安樂泉頌》)安樂泉即在今宜賓北岸,目前已不存在,但宜賓之酒香味醇則早享大名。
一九七九年,宜賓五糧液酒廠在推廣優選法過程中取得新成果。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有贈詩云: 「名酒五糧液,優選味更醇;省糧五百擔,產量增五成。豪飲李太白,雅酌陶淵明;應恨生太早,只能享老春。"

相關資料, 見連結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